爱尼山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网格服务、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为核心路径,推动基层统战工作从“服务民生”向“赋能发展”深度升级,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网格服务管理防风险。围绕基层统战“组织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以“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地区和谐”为核心,构建“乡级统筹+村级联结+小组贴心”三级统战网格体系,配备总网格长7名、网格长198名、网格员414名,实现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步常态化推进民族宗教政策“进村组、进家庭、进民间信仰点”,组织政策宣讲、隐患排查、重点走访。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讲会10场覆盖190余人次,走访15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3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10余次,走访重点村组及人员12次,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有效防范民族宗教领域风险,夯实共同体意识治理基础。


产业激活干群新和谐。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民族技艺+生态产业”双轮驱动构建互嵌式发展格局,打造“彝绣传承、林下种植、观鸟基地、专业示范村”四大载体,同步引进培育企业、新建合作社、建设规模化基地,并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引进种植加工企业4家,新建专业合作社5个,建成500亩以上林下种植基地5个、专业示范村12个;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632人次,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中药材种植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多赢,干群关系更趋和谐。


调解矛盾纠纷暖民心。结合群众“重情理、讲习俗”特质,整合老党员、乡贤、产业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矛盾纠纷调处后备人才库,创新“火塘调解会+田间议事会+习俗说理”工作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民族化,调解中同步宣讲民族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截至目前,累计调处矛盾纠纷76件,成功71件,调解成功率达93.4%,高效化解林地边界、邻里矛盾等问题,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同时又以“温情治理”增进民族情感,群众法治意识与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


凝聚同心共富力量。将统战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紧盯群众增收重点,聚焦“产业、就业”关键,建立多样化联农带农机制,依托本地地理与人文资源,规模化发展冰糖橙、沃柑、芒果、甘蔗、西葫芦、人参果等特色产业。现已发展冰糖橙、沃柑、芒果4500亩,甘蔗4500亩,西葫芦3200亩,人参果1500亩,“生态+产业”融合模式带动各族群众“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发展共同体,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