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散了暑热,绿汁江边却依旧生机盎然,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宛如这片热土强劲的产业发展脉搏。在海拔仅有六七百米的大麦地镇,这里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炎热少雨,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大麦地镇在这片干热河谷中找到产业振兴的金钥匙。

蔬粮轮作增效能。近日以来,绿汁江边的农户们正忙着晾晒金黄的稻谷和饱满的玉米,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年内在同一地块轮种西红柿与粮食,既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有效减少病虫害。这种蔬粮轮作的模式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真正实现了“粮袋子”与“钱袋子”双丰收。眼下,勤劳的农户们已经开始筹备9月的西红柿种植,广袤的土地上正孕育着万亩西红柿产业园的丰收盛景。

热作产业添富路。
大麦地镇立足自身光热资源,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思维,全面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引导经营主体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更新迭代,发挥产品集聚效应,全力打造绿汁江流域鲜食葡萄品牌。今年开园采摘的新品种“大粒无核”葡萄喜获丰收,干热河谷的特殊气候赋予了葡萄鲜亮诱人的色泽和脆甜多汁的口感,亩产达2.5—2.8吨,按照每公斤48元的收购价,9亩葡萄产值突破120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民发葡萄种植基地的“阳光玫瑰”葡萄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认证,为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热作水果产业贴上“高品质”标签。

多元渠道促增收。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产业的发展不仅增添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大麦地镇围绕绿汁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求,创新招商方式,成功引进10余家果蔬种植企业稳定经营,形成强大的发展动能。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自主种植热带果蔬、就近务工等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在番茄轮种间隙,许多农户选择到种植基地务工,获得了可观的额外收入,实现了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额外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从依托自然禀赋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到创新模式激活发展潜能,大麦地镇始终围绕“热”字作文章,让干热河谷的“先天条件”变成产业振兴的“独特优势”。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以宽广的胸怀吸纳着大自然的馈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书写着干热河谷产业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