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庄镇,一场“稻鱼共生、一田三金”的生态农业实践正在蓬勃兴起,不仅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大庄镇自古有稻田养鱼习俗,谷花鱼的生命周期始于谷雨时节,鱼苗便被放进稻田,它们以飘落的稻花为食,以禾间昆虫为饵,逐渐长得肥美水灵,无泥土腥气。到了金秋时节,就能收获鲜美的谷花鱼。”大庄镇大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汤琦说。

近年来,大庄镇大力推进稻田标准化改造工程,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循环系统,让鱼儿在稻田间畅游,既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又为农户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稻鱼共生”形成天然循环,鱼除虫草、粪肥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了稻米和鱼肉品质。“一田双收”带动农户增收显著,谷花鱼溢价2至3倍,生态稻米提价30%。
目前,大庄镇已形成规模化“稻鱼共生”产业体系,在6800亩水稻种植区中,6500亩实施谷花鱼生态养殖,覆盖3000余户12000多名农户。依托科学种养模式,全镇可实现综合产值1160余万元,亩均增收超千元,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彰显。

不仅如此,大庄镇还通过举办“仙鹤节”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在稻田设置摸鱼趣味活动,让游客亲手捕捉原生态谷花鱼并体验烧烤,还在周末定期开放水田供游客参与。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超万名游客,带动综合产值116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实现稻米、鲜鱼、旅游收益的“一田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