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小额信贷为金融引擎,精准对接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通过精准施策、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举措,激活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金融助农增收的特色路径。过渡期以来,全县累计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小额贷款超2亿元,扶持200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发放财政贴息2201.27万元,切实以金融活水滋养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精准施策,量身定制信贷方案。根据不同乡镇资源禀赋和脱贫户需求特点,量身定制信贷方案。爱尼山乡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环境,是“云药之乡”核心产区,其中茯苓、重楼、黄精等道地药材已成为当地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支持脱贫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双柏农商行针对性推出“乡村振兴茯苓贷”、“乡村振兴重楼贷”等专项产品,2025年全县发放“茯苓贷”2400余万元,惠及300多户茯苓种植户,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双赢。
二是产业融合,拓宽农户致富路径。将小额信贷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小额信贷+特色产业+农户”的良性循环。法脿镇以万寿菊为纽带,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订单模式,由云南普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及保底收购,配套建设的颗粒加工厂日处理鲜花420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2025年万寿菊种植面积扩至5400亩,涉及1486户农户,预计产值2000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90万元。在此基础上,法脿镇进一步推动万寿菊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沿白竹山景区打造金色花海景观,开发“金菊炖鸡”等特色药膳,推动赏花经济与乡村旅游联动。2025年全镇向脱贫群众发放小额贷款55户280万元,深度参与“万寿菊+观光+美食”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贷一笔款、兴一个业、富一家人”。
三是多方联动,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政府+银行+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机制,政府搭建平台,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立“1名信贷员+1名村干部+1名帮扶责任人”三方联动跟踪机制和风险补偿金机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广播电视、新媒体、小喇叭大广场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额贷款政策,确保有贷款意愿的脱贫群众“应贷尽贷”。银行提供资金,结合脱贫群众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创新推出“茯苓贷”、“重楼贷”、“兴牛贷”等金融产品。合作社提供技术和销路,农户负责生产,形成强大合力。针对无劳力或无养殖能力的脱贫户,创新推出“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实现“贷款养牛、专业代养、保底分红”。大庄镇干海资村18户无劳力脱贫户通过小额贷款和“兴牛贷”参与肉牛寄养,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38户农户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肉牛养殖,户均收益达5000元。
双柏县通过小额信贷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精准施策、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下一步,双柏县将继续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茯苓贷”、“重楼贷”、“金菊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覆盖面,推动农业产业向深加工、品牌化、康养旅游方向发展,让小额信贷这股“金融活水”持续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让更多脱贫群众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