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每日新闻

生态铺底绘新卷——双柏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日期:2025年09月17日   作者:   来源:楚雄日报    点击:[]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双柏县立足于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以生态为笔、以绿色为底,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生态宜居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产业兴旺的活力在青山绿水间迸发,乡风文明的种子在沃土上生根发芽,一幅乡村“颜值”与百姓“幸福指数”同步跃升的壮美画卷,正在双柏县精彩呈现。

顶层谋划绘制发展蓝图

双柏的美丽蜕变,始于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双柏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高位推动全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此落地生根,转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坚定行动纲领。

顶层设计的强劲推力,让生态优先从纸面走向广袤山乡,为这场绿色变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与思想基石。

环境换颜重塑乡村肌理

沿着大庄镇下沙乌观光步道一路走,竞相绽放的鲜花、巨幅的“稻田画”、青翠欲滴的采摘园、相映成趣的稻田鱼……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铺展开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道路沿线也绿化美化了,晚饭后出门散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非常惬意。”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连声称赞。

按照因村施策、集散结合、分户实施、内外兼修原则,双柏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攻坚行动,使美丽宜居乡村“内外兼修”。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4座,防渗漏垃圾中转房和垃圾房2076个、配备乡村垃圾清运车49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02亿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万余人次,完成7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治理率达92.86%。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21757座,农村卫生公厕改(建)281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0.36%,10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合格率达100%。村庄整体和农户个体全面提升,村庄绿化率提高到53.56%,创成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64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1个、绿美乡镇3个、绿美村庄3个,州级绿美村庄280个、绿美社区8个,建成“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提升村240个、整治村720个,创建美丽庭院6268户,村庄“五堆十乱”整治率达100%,实现从“典型引领”向“百花齐放”转变。

点绿成金激活发展动能

社会经济发展既要有“绿衣”,也要有“绿心”。

双柏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药材和中(彝)医文化资源,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培育出一批批“生态+”惠农产业。

“生态+中彝医药”,以“林权流转+劳务返包+产业订单”等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就业4.3万人,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人均增收0.6万元以上。举办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中医药现代化(楚雄)专题活动中药资源保障与开发利用专场活动,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和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双柏中(彝)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生态+茶叶”,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周边130余户低收入户增收致富,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每年提供近万个务工岗位,群众增收400余万元。创立了“彝叶”“虎芽”“白竹珍茗”等茶叶品牌,白竹山系列产品“白竹银毫”“云雾龙爪”“碧螺春”分别获得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金奖、云茶杯金奖、第六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众多殊荣。并于2013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2015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成为楚雄州唯一的有机品牌绿茶。

“生态+工业”,依托绿色光伏产业发展,创新实施“一度电一分钱”的联农带农增收模式,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举例推荐。全县有379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资产性收益1.22亿元,5000多名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收入近1.5亿元,800多户农户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实现经营性收入550余万元,100多户农户通过光伏收入积累资金发展成为种植养殖大户。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2024年,双柏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03元,增长8.4%,增速居全省第1位,绿色产业成为双柏县农民增收致富最强引擎。

从观念破冰到环境革新,从产业突围到治理深耕,双柏县以全县之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壮阔实践,为“两山论”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通讯员 姚青)

下一条:双柏县持续办好教育“关键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