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快讯

爱尼山乡:茯苓产业“结金果” 群众增收“福临门”

日期:2025年11月03日   作者:李成虹   来源:    点击:[]

爱尼山乡松林间,秋日的丰收图景格外动人,村民们握着锄头,轻轻刨开湿润的泥土,一个个圆硕饱满的茯苓便“破土而出”,顿时空气中飘满药香——这是茯苓产业兴旺起来后,爱尼山乡群众“福临门”的真实写照。

“以前守着山林没门路,现在种茯苓能致富!”六合村委会的种植户李华高算起了增收账,今年他家种了9亩,产量达21吨,按市场价算产值超11.55万元。“茯苓不同于其它作物,不需要农药化肥,纯自然生长,只需要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做好巡查管理,注意排水,看到土堆裂开,茯苓冒头,及时盖好土就行,既省工又省心!”像李华高这样靠茯苓增收的农户,在爱尼山乡还有2000多户。

爱尼山乡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能满足茯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为茯苓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且昼夜温差利于茯苓养分积累,产出茯苓品质佳。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9.57%,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为茯苓提供了良好的遮阴环境,而且松树资源丰富,茯苓生长依赖松木,大量松木资源为其提供充足优质的培养基质,降低种植成本,保障茯苓生长原料需求。

“以前村里没产业,集体账户常年‘见底’。”六合村党总支副书记谭发芝回忆道。今年村里立足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闲置林地、土地50亩种起茯苓,用采伐后的伐桩发展林下茯苓种植,既不破坏生态,又让“闲置资源”变成“生财宝贝”,“今早请了五个村民,仅仅几个小时就挖了2.25吨,刚刚联系收购商,马上就来收了”。

产业能稳住、能壮大,靠的是“科技+模式”双护航。为了让农户种出好茯苓,专门请来专家手把手教技术,从菌棒培育到田间管理,培育出一批懂技术的“土专家”;同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企业统一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收购渠道,合作社协调资源及组织发动,农户只管安心种植,彻底解决了“种不好、卖不出”的难题。县政协还通过“院坝协商”搭建桥梁,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寻找‘药王’比赛”中,51.2公斤的“茯苓王”更是让爱尼山乡的茯苓名气再上一层,成了“云药之乡”的亮眼招牌。目前全乡种植茯苓3.9万余亩,产值达5200万元,实现茯苓产业促农民增收4000元以上。

如今的爱尼山乡,茯苓早已不是简单的“药材”。采收后的茯苓经蒸制、切片、晾晒,变成了市场抢手的茯苓丁、茯苓片。从一枚小小的茯苓菌块,到撑起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再到装满乡亲们的“钱袋子”,这份从山林里长出来的“幸福”,正让“福临门”的愿景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活。

上一条:【遇见楚雄·养寿旅居到双柏】紫荆花开正盛,快来𥔲嘉拍你的“一路生花”

下一条:爱尼山乡召开2025年“情暖金秋·爱在重阳”老年节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