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安龙堡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健全网格管理机制,探索“智治赋能、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为核心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线上开发“智汇安龙堡”便民服务平台,线下依托“微网格”汇聚多元力量,通过数字化赋能、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织密“微网格”、激活“共治力”,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

智治赋能,云端聚力惠民生
“现在有事只要手机上点一点,就会有人来解决。”近日,安龙堡社区村民矣海东忍不住为“智汇安龙堡”便民服务平台点赞。“智汇安龙堡”便民服务平台是安龙堡乡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实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治理中枢”,涵盖智慧养老、便民服务、基层治理、求职招聘等板块,融合“雪亮工程”安装310个高清视频监控,覆盖全乡重点区域,实时掌握各类动态信息,构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智慧治理体系。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整合高频政务事项,群众可通过平台直接了解政策、上报事项、反映诉求,精准高效预警、推送、分流、转办、督办,全程闭环管理实现“不见面审批”。从“诉求难响应”到“民生快解决”,智能流转一站式办理为基层治理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上报各类事项申请132件,处办率100%。

法治保障,精准滴灌筑根基
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类法治文化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搭建“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工作闭环,严格落实风险隐患发现、上报、处置、跟踪回访机制。紧盯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和特殊人群做好拉网式排查,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逐户建档、逐项定级、包保到人,每周动态分析,每月集中评估,明确各类事项办理时限,清单化推进问题整改销号,实现矛盾纠纷高效流转与协同处置。同时采用“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形式,组建彝汉双语“普法+调解”队伍,创新多样化法治宣传,用乡情民语打开群众心门,精准化解纠纷。截至目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培育62名法律明白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6件,化解成功率100%。


德治教化,文明善治树新风
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村规民约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一约四会”治理新模式,优化公共服务,创新“我们的节日”活动形式,孵化出《彝山马缨红》《鼓乡·鼓色》等一批民族歌舞优质作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内容,以花鼓说唱、四弦弹唱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惠民政策,让文明新风润养乡风民情。同时常态化挖掘乡村熟人社会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通过“群众说、大家评、榜上亮”的形式,注重正面褒奖,强化反面警示,引导群众自觉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形成“选树一个典型,示范教育一片”的良好效应。2025年,培育申报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11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


自治强基,共治固本激活力
充分挖掘群众自治力量,以微网格建设为中心,科学划分293个微网格,按照“1+1+N”模式,构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党组织体系,制定“收集—梳理—分流—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推行“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服务模式,延伸网格员“熟人”网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方式,多方“优化”服务效能,推进“小事一格解决、大事一网统管”。同时有效发挥农村“头雁”领航作用,探索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管理,推动村民小组建设规范化,通过村民小组长串联协调,借助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定期组织村民围绕村事、家事、邻里事共商共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共收集民情信息332条,发现问题事项并上报处置42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