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庄镇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写进乡土脉络,把“七安”愿景升华为治理信仰,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出“六个一”工作法,推动“镇安、社安、村安、组安、业安、心安、人安”七重平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把“平安大庄”锻造成一张可感、可触、可永续的乡土名片。

建好“一个中心”,服务群众“零距离”。 聚焦资源集中、规范便民、实体实战,设置诉求受理区、多元化解区、研判调度区、公共法律服务区和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等功能室,建成镇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统筹警务、司法、调解、信访等力量,对平安建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诉求办理等业务实行“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作”,为群众提供“问题受理+多元化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法治宣传+上门调解”等多元服务,真正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

织密“一张网格”,排查风险“零遗漏”。 严格落实基层治理“四项机制”,以“十户一体”“五户一组”原则,将238个村小组、7000多户农户划分为738个微网格,配备738个网格员。以联村包组结户服务群众机制为支撑,镇村干部分片下沉网格“前出办公”,联动网格员常态巡查,动态掌握网格情况,做实“三必到四必访”工作,切实引导网格员发挥作用,切实把大事化小、小事办实,将矛盾化解、隐患消弭在村组一线。

健全“一批机制”,处置问题“零延迟”。结合“四项机制”,聚焦闭环管理,建立了信息收集、登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定级包保、限时办结、跟踪督办等闭环工作机制。强化一揽子调处,建立了研判调度、联合调处、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按照一般问题村内自行调解3天内办结,复杂问题镇内统筹攻坚7天内明确解决方案并推动执行,重大疑难问题镇、村组三级协调联动快速处置。深化“全链条”督办,督促责任站所履职尽责,切实做到问题第一时间收集、研判、分流、调处、调度、反馈。

用好“一个平台”,指挥调度“零接触”。 以应急救援综合指挥中心和视频信访接待室为依托,建立上下联动、镇村联动的综治视频调度指挥体系,实现“现场可视、指令速达、问题快处”,构建起“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强化综治中心统筹调度,通过问题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实地下沉、核查督办、预警提醒等方式,实现跨站所、跨区域联动的一体联动,确保调度指令直到问题一线。

夯实“一个基础”,普法宣传“零死角”。坚持把法治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大庄司法所牵头,组织开展镇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分层级的法律知识培训、典型案例释法。依托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图书角等开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抽调组建13支普法志愿服务队,聚焦每次纠纷化解讲法、每月入户普法、每村培养至少1名法律明白人目标,持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建强“一支队伍”,纠纷调处“零积压”。构建镇村二级调解网络,设镇级委员会1个、村级委员会13个,配备13名“法治副村长”、71名“法律明白人”和68名人民调解员,建立当事人参与、调解员主持、涉及站所牵头的远程视频调解形式,运用数据大屏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村民解纷在村里、异地群众解纷在线上,矛盾纠纷调处从“最多跑一地”转变为“一地都不用跑”。严格执行“以案定补”工作,对调解案件进行等级评定,按照每件50元至120元不等的标准兑现调解案件补贴,激励保障调解人员积极参与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积压。

大庄镇以党建统领为纲,以“七安”愿景为靶,锻造一个中心兜底、一张网格到边、一套机制闭环、一个平台快响、一个基础普法及一支队伍调处“六把钥匙”,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深处淬火成钢,这里的每一次网格步履、每一次平台指令、每一次调解息声,把治理难题留在镇域,把平安答卷写进日常,让“七安”从纸面指标变成群众触手可及的踏实日子,奋力书写村庄阡陌间的最细微、最生动、最具象的“基层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