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把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构建系统化政策体系、打造立体化培育阵地、创新精准化培育模式,坚持理论教学在课堂、技能实训在田间、成果转化在一线,让更多乡村人才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在聚人才育人才方面,大力实施乡村“头雁”培养和“归雁”回引工程,鼓励在外人才带技术、带成果、带经验、带团队回乡创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43名,回引农村优秀人才183名。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从返乡大学毕业生、优秀党员、村组干部等群体中考察、选拔出一批致富能手,纳入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信息库与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实行台账管理、挂号培养,成功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408名、农村后备干部522名。
同时,实施“威楚英才”培育储备计划,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识别并培育生产型、经营型等5类农村实用人才。把粮油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升级等重点工作纳入培育方向,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带头人轮训+特色产业专项培训+创业创新孵化”的全方位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34384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多层次人才梯队。
整合多部门资源,构建“1+4+N”人才培育阵地,建立1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乡村人才培训基地、4个职业院校教学点和N个特色产业实训点,把5个农民田间学校、10个农业龙头企业和84个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为实训场所。整合科研院所农业专家、职业院校教师、产业带头人等组成499人的师资库,设置中药材栽培、特色果蔬种植、农产品电商营销等12项特色产业课程,为学员提供“菜单式”学习选择。
此外,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楚雄市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从种植规范、质量控制、加工流程等给予专业指导。依托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培训,定期组织农民学习种植养殖管理知识。去年以来,全市组织307批次1.1万农民开展培训,推动优质水稻、高原果蔬等4个万亩产业基地建设,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依托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乡村人才培训基地,针对返乡创业青年、发展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发展电商产业的农村电商人才,开展“创业培训+指导+贷款+孵化+服务”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建立“1名创业指导员+5名学员”跟踪回访机制,及时解决生产实践、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同时,通过举办农业技能、创业创新、电商直播等赛训结合活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成产销对接项目23个,新增农民合作社112家、家庭农场55个,带动426户农户参与电商创业。
与此同时,建立“财政奖补+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从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到品牌营销提供全链条辅导。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2万亩、特色果蔬基地2.4万亩,培育出“楚魔香”等休闲食品特色品牌和“威楚云耕”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