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始终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与根基工程。通过构建“党组织牵线、资源共享、群众受益”的就业服务体系,以组织链延伸产业价值链拓宽就业服务链,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就业服务新路径。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3.22%以下,走出了一条党建与就业深度融合的惠民之路。
组织引领强阵地,织密就近就业保障网。“以前外出打工要跑几个城市,现在社区就能给我介绍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楚雄市紫溪镇前进社区的何金花,在社区帮助下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楚雄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彝人古镇、栗子园等社区创新推行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企业、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就业服务模式,利用社区为民服务站建设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及零工休息、就餐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灵活就业综合服务窗口,将社区打造成群众就近就业的“服务站”,为就业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组织31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就便就业,形成了党组织牵线、资源共享、群众受益的良性机制。
产才对接优生态,激活就业创业新动能。在楚雄电商人才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分拣中心里堆满待发的鲜食玉米。“我们与社区和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为社区提供了100余个岗位。”绿之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社区党组织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要与群众就业需求,建立“产业嵌入村社、岗位进入社区、就业扎根乡土、技能赋能群众”的联建机制,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激活传统技艺、整合零散劳动力,构建“社区党组织+企业+岗位+服务”四位一体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实现群众“靶向式”精准就业,让企业与群众实现“双赢”。目前,全市共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26家,带动就业3630人,真正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机制创新强保障,绘就共富发展同心圆。走进彝人古镇社区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求职者解答创业贷款政策。“这里不仅管介绍工作,还帮着规划职业发展。”刚参加完家政技能培训的杨小榕,已被推荐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习。为做好就业困难人群服务保障工作,楚雄市积极整合人社和工青妇等部门资源,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25个和城镇公益性岗位420个,通过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吸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有返贫致贫风险”且有能力胜任岗位的脱贫人口就地就业,兜底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用精细化服务打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