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龙乡,一幅幅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禄丰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双擎驱动”,守住农民“粮袋子”、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202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59亿元,同比增长5.6%。
1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粮食安全责任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投资5085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9万亩,投资13246.62万元实施土地提质增效项目6649.86亩,新增粮食产能607327.68公斤。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51万亩,产量24.08万吨,居全州第一。兑现实际种粮农民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油大县奖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绿色种养循环、省级农业发展专项、农业生产救灾等资金8479.21万元,从政策上保障粮食安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
科技推广普惠化。投资3269.36万元的“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完成1000万元10万亩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450万元3万亩耕地休耕轮作试点、29.5万元6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51万元全国产粮油大县监测。完成省、州、市、乡、村五级粮食生产样板197块17653.9亩、测土配方施肥97万亩、绿色防控43万亩。水稻新品种“楚粳54号”百亩方攻关通过农业农村部测产验收,平均亩产954.9千克,成为全省第4个超级稻品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增产技术示范项目通过省级专家测产验收,复合亩产800.4公斤,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旱地种植杂交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通过省级专家测产验收,亩产606公斤,刷新全省旱地种植杂交稻亩产记录。
畜牧养殖规模化。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生猪、能繁母猪、牛、家禽存栏数以及猪肉、牛奶、禽蛋产量、生猪出栏数稳居全州第一。全面推广“企业+金融+保险+农户”肉(奶)牛养殖模式,打造彩云肉牛养殖、和平奶牛养殖示范镇2个,制定青贮饲料质量“禄丰标准”,发放肉牛贷款5.36亿元,全力发展肉奶牛产业。划定畜禽禁养区133.74平方千米、限养区211.17平方千米,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建成全州首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黑水虻养殖动物蛋白转化技术列为全国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大主推技术之一。禄和智生奶牛生态养殖项目填补了全州奶产业空白,唐人神姬公庙项目点成为全省最大的智能化生猪养殖场。新建畜牧养殖场158个、新增规模养殖大户76户,肉类总产量7.5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31.62亿元,同比增长10.4%。
农业品牌专业化。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5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3个,经认定的省、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39个、家庭农场82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3个,7家企业的7个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企业和产品品牌名单。杜撒“高原黑猪”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万锦蔬菜出口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申报优质粮油绿色食品15个,建成50吨优质大米生产线、10吨优质油菜生产线各1条、优质稻核心种植基地6000亩,打造中国好粮油示范门店10家、线上直播间2家,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提升禄丰农特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特色种养产业化。围绕稳粮增油、扩蔬优畜的发展思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33831万元,引进农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38个,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集群。禄丰云花、云岭牛、撒坝猪、山窝蛋、土官桃、和平梨等特色品牌成为群众致富“金宝贝”,辐射带动4966户1.89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推进碧城、仁兴、勤丰7万亩萝卜,碧城、仁兴、勤丰、土官、恐龙山、一平浪2万亩辣椒,彩云、恐龙山、黑井、妥安2万亩冬早大棚蔬菜和3万亩冬早露地蔬菜,一平浪、金山4.5万亩青早蚕豆和3.5万亩甜脆豌豆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蔬菜43.8万亩,产量100.33万吨,产值18.25亿元。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中国好粮油示范县4块“国字号”招牌越叫越响亮。
2 “浪漫经济” 富民强村
在中村、金山、碧城、勤丰、彩云、土官等乡镇,一个个规模化连片种植的花卉大棚正在绽放“浪漫经济”。
中村乡先后引进云芝兰、上海广缘等花卉企业和种植大户36家,在中村、河西等村委会发展花卉2187亩,年产值5000万元,品种涵盖康乃馨、波斯菊、大花蕙兰、玫瑰等四大类60多个品种,吸纳当地群众就业200余人、务工增收70余万元。
金山镇科甲、大北厂、南雄等7个村(社区)种植花卉1700亩,培育花卉企业4家、合作社1个、种植大户和散户46户。品种以黄金球、洋桔梗、玫瑰、非洲菊、百合和小盆花为主,年产值9350万元,促进群众就业1200余人,带动4户农户种植58亩。
碧城镇盈馨花卉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互助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社员137户,每年吸纳当地群众务工2.6万人、长期务工1200人,带动本地和周边乡镇21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种植玫瑰花20多个品种1678亩,亩产鲜切花1万枝左右,“盈馨”牌玫瑰成为云南花卉知名品牌,通过斗南花市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年产值2517万元,花农户均增收10万余元。
禄丰市坚持走高端精品花卉发展路子,建基地、扩面积、引企业、聚人才、培主体,以新型主体引领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彩云(彩云、恐龙山、土官)、金山(金山、中村)、罗次(勤丰、仁兴、碧城、和平)三个花卉产业优势发展区。2020年来,全市实施土壤、植株、水样检测、试验示范、科技培训等项目11个,完成非洲菊、洋桔梗和玫瑰花试验4组,培育花卉种植企业37家(省、州、市三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发展花卉电商企业2家、专业协会1个、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7个、20亩以上种植大户275户,共有花卉采后处理车间253个29150平方米、冷库59个7637.5立方米、冷链运输车14辆505.47立方米,吸纳群众就业4800余人。
禄丰市是全省30个花卉产业重点县市之一,是全州唯一一个花卉产业重点市,2020年7月被列入国家级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县市,“禄丰云花”被认定为第二批“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种植面积和产值居全州第一。2022年全市种植花卉3.51万亩(其中无土栽培1243.36亩),产量12.19亿枝,同比增长10.1%,产值12.72亿元,同比增长5.8%。
农资监管护航春耕
3
禄丰市规范整顿农资市场,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2022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05辆次、执法人员42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654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1件,其中农药3件、种子6件、农产品质量2件,涉案金额8056元,收缴罚没款60190元、没收违法所得8410元,共6.86万元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处理“12316”投诉3起,调解农业生产事故纠纷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98990元。
今年开春以来,积极开展执法宣传培训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强化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全面摸排农药经营主体,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种子为重点,专项检查辖区内所有种子销售市场及经营户4次。针对蔬菜种子品种多乱杂问题,清理市场销售品种,及时责令下柜清退违法蔬菜种子,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全力保障种业安全。目前,全市4家种子企业、86个种子经营门店均已登记备案,共储备各类农用物资12897吨,其中化肥12032吨、农药94吨、农膜120吨、籽种651吨,确保大春农用物资供应充足。
生态宜居乡村见成效
4
禄丰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以乡村美带动产业美,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通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党员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行动。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14个乡镇168个村(社区)成立1支以上村庄卫生保洁队伍,“两代表一委员”发挥农村人居环境督导作用,全市8724名干部和1224名在外工作的干部返乡续写别样“乡愁”。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建三园、美四旁、清五堆、改六小、治十乱”专项行动,推行“一周一研判、一月一曝光、双月一考核、双月一调度”的“11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新建农村公厕44座、改造户厕2500座,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率100%,全市集镇区、村庄和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89.22%和86.76%。集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6.92%,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8.02%,建制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25.36%。1547个自然村在“四旁一院”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景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
高位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系列示范创建,2022年成功创建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6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1个州级精品示范乡镇、7个州级精品示范村、12个州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25个市级美丽村庄、299个乡镇级美丽村庄。齐心协力建设生态和谐宜居乡村,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了浓浓乡愁。
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游
5
禄丰市把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生态环保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编优“规划图”、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唱响“田园律”、打好“文旅牌”,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党建引领“景带村”创新发展。依托世界恐龙谷景区人流量大的优势,在恐龙山镇阿纳社区探索“景带村”党建“五联建”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打造九渡三家村古装拍摄和法门迤三郎村露营基地,构建网红打卡、观光体验、农家乐、农特产品购销产业链,推出“恐龙山乡村一日游”。全镇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达95.6万元,促进群众增收758万元,60%的村集体经济达10万元、100%的村集体经济达5万元。金山镇河口村深度挖掘历史遗迹、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从“石阶回梦——古石梯”到“幽谷欢歌——响水河”,如今成了独一无二的“河口十二景”。
十个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全国一流、云南唯一”为目标,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有序推进黑井古镇、侏罗纪文旅产业园、东河乡村振兴示范园、龙泉森林温泉休闲园、乌龙潭乡村振兴示范园、罗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金山绿水田园观光园、石门湖运动康养度假区、一平浪工业文创园和大窝竹溪农旅休闲园10个特色园区建设,持续擦亮“恐龙、温泉、古镇”三张名片,全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亮点。
渔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出台《禄丰市发展休闲渔业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严格实施长江禁渔十年计划,全面落实渔业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规划和养殖证制度。投资7183万元实施鱼跳楼休闲渔业项目,把“水下有鱼、水面有境、水岸有娱”的大水面生态渔业与休闲渔业有机结合,让广大游客亲身体验“玩在水边、吃在水边、住在水边”的康养生活。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市淡水养殖2.79万亩,水产品产量7800吨,渔业总产值达1.1亿元。
禄丰市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务实作风,今年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花卉、蔬菜、林果等绿美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