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紧紧围绕“山水园林城、休闲宜居地、生态旅游区、民族文化园”的目标定位,集中突破“一山一水,一城一池”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投资1.1亿元,建成一批县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县博物馆1个、民族文化展厅2个、文物展厅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95个、城乡阅读空间18个、村(居)民小组文化室599个、文化活动场地452个。县网球馆、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等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400多万元的新建图书馆投入使用,投资500多万元的县广播电视台、文化馆等一批原有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编制并实施《双柏县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年)》《双柏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科学指导文化旅游开发,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投资10多亿元,全力推进旅游基础建设,着力完善白竹山、查姆湖等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建成宾馆酒店166家。法脿镇雨龙村被认定为省级金牌旅游村,虎山墅苑、生态园智能酒店被认定为全省丙级旅游民宿,大麦地汽车旅游营地达到3星级标准并通过省级考评。白竹山生态茶园研学基地、“查姆约你”主题公园、老虎山星空酒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法脿白竹山、安龙堡石碑山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紧紧围绕两大核心品牌,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双柏绿孔雀家园”宣传和形象大使,开展全方位品牌塑造与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双柏绿孔雀文化季等文旅引流活动,成功打造“虎文化之乡”“绿孔雀之乡”两大文旅品牌IP,通过纪录片《查姆》《绿孔雀》和民族文化展示、光影水秀、文创产品等,赋能文旅融合,提升文化厚度,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和媒体的关注,双柏文旅品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相继挖掘整理出版了医药古籍《齐苏书》、民间文学《赛玻嫫》等,并与南京大学、省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引入数字化采集技术,完成《查姆》古籍43卷修复并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活化路径,深入挖掘“三笙”等非遗特色,探索“非遗+”产业发展,推出带有非遗元素文创产品10余款。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处,有省级文物1处、州级文物2处、县级文物41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435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7项、州级24项、县级3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8人;建成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查姆文化传习所5个。
不断提升4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旅行社合作,以“旅游+”“+旅游”多种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观鸟摄影等多种旅游业态。全县共打造精品民宿和农家乐50余家、原生态垂钓点2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20余个、观鸟摄影点10余个。成功打造法脿镇李方村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大庄镇农业观光旅游带。近五年来,共举办各类旅游活动5214场次,接待国内游客723.45万人次,年均增长16.75%;实现旅游总花费80.7亿元,年均增长9.82%;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涉旅小微企业52家。文化旅游产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制订《双柏县乡村旅居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双柏县旅居示范点建设联系工作方案》,采取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措施,深入推进避暑度假、暖冬之旅、乡村休闲、田园观光、观鸟摄影等8大旅居主题,投资8000多万元,全力推进旅居双柏建设,相继建成大庄镇平掌资、大罗块等一批旅居村。截至目前,全县培育旅居经营主体6户,建成4个州级旅居示范点、6个县级旅居示范点。(通讯员 杨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