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姚安县高位谋划、整合资源,蹚出“强县、活乡、稳村”的县域医疗发展新路径。从“看病难”到“在家门口看好病”,姚安县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暖心的民生答卷。
“大妈,这几天感觉怎么样?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光禄中心卫生院里,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睿在忙碌的查房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由她带队下沉的5名医生、5名护士,涵盖内、外、儿科等专科,近5个月收治住院患者650余人,开展手术26例,新增动态血压监测、胃肠镜检查、头部肿物切除术、腱鞘囊肿切除术等11项诊疗项目。同时,下沉医护人员通过门诊坐诊、教学(行政)查房、业务培训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基层医疗能力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医疗资源下沉,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降低了他们因住院产生的费用,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胡睿说。
“以前卫生院看不了的病得跑县医院看,我们年纪大了真不方便。现在县级医院的医生护士来了,看病、护理都方便多了。”光禄镇小邑村海埂一组村民李子云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
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门诊人数增长28%,住院人数增长103%,手术病例增长167%;药占比下降22%,门诊次均费用降低2.64元,住院次均费用降低70.6元。“医护人员下沉后,乡、村两级门诊人数同比增长10350人次,住院患者同比增加1249人次,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小病不出乡’正从愿景变为现实。”姚安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代有礼介绍。
姚安县医共体用一套“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有效破解了群众就医难、人才招引难、资源流动难“三难”问题。
信息赋能织密健康“一张网”。全县91家医疗机构接入高速医疗健康专网,电子病历、检验结果等实现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远程协同会诊、多学科专家在线服务常态化开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县级优质医疗服务。按照“442”标准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人才统筹筑牢服务“一条链”。全县1319名医务人员统一管理、统筹调配,全面推行县级医院医护骨干下沉帮扶制度,59名县级骨干下沉乡镇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科主任等职务,乡镇医护人员定期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形成上下贯通、双向流动的人才培育格局。同时,引进20名“银龄医师”返聘上岗,建成38个专家工作站、21个专科联盟,通过“人才强—专科强—县域强”的良性循环,夯实医疗根基。
资源调配实现“一体化”。县、乡、村三级统一采购药品耗材,2024年药品耗材成本下降近30%;推行DRG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模式,建立县乡村6∶3∶1的资金结余分配机制,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中医药服务覆盖三级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超达69.1%。此外,区域病理、医学检验等“20+N中心”高效运转,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履约率98.54%,健康服务向全周期延伸。
深化医改,姚安成效显著。“姚安医改”入选《第二届全国医共体优秀创新成果展》,经验先后在《半月谈》《云南改革快报》等刊发推广,《“59颗星”吹响姚安县基层医疗改革新号角》等做法被广泛宣传。代有礼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医共体建设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受邀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医院院长论坛,充分展现了姚安县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医改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医改之路,任重道远。姚安将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让更多群众共享医疗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