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围绕打造“世界野生菌王国、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增长极”的目标,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点突破、整体提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2023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8亿元,增长6.2%,总量排全州第6位,增速排第2位。
产业发展质效同升。封山育菌面积达200万亩,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增加至3952亩。建成全州最大的连片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规划建设9万亩萝卜产业园,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色更足。建成“玉溪”高端卷烟品牌烟叶原料工场1万亩,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2023年农机艺融合示范县。新种巨菌草4万亩,排全州第1位,落实“肉牛贷”“肉牛险”等政策激发养殖积极性,全县肉牛存栏8.81万头、出栏2.89万头。建成电子商务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24个,特色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2.21亿元。两旗海生态景区、雨露蘑菇小屋等旅游新地标火热出圈,第二十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引爆“南华流量”,旅游收入突破15亿元。
项目投资提速增效。谋划储备项目526项,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5亿元,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2.9亿元,创历史新高。罗武庄光伏电站、分布式户用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稳步实施,吕合煤矿排土场、罗文光伏项目在全州率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街陆家垭口、独田箐光伏电站纳入省级2023年新能源项目清单,全州首座智能变电站罗家屯智能变电站建成投产。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率达166%,产业投资占比达62%,较上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增长17.4%,排全州第3位。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9条市政道路加
快建设,县城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龙泉广场文化创意产业街区、锦绣城特色商业街区、2个口袋公园建成投入使用,7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成功创建省级“绿美社区”1个。物业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新体系,完成“红色物业”示范建设2个点6个小区,完成党建引领物业小区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改造卫生户厕8189座、公厕5座,成功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1个,创建州级绿美村庄133个。
乡村振兴稳健有力。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28名,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累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969户3382人,风险消除率达75.47%。争取中央及省、州财政衔接资金1.02亿元,较2022年增加64%;投入资金3285万元实施沪滇项目14个;新增小额信贷5100万元,新增贷款规模、获贷率、逾期率三项指标位居全州第2位。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1.5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2664人,兑付惠农补贴资金3354.95万元。净增农业经济组织160户,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6个。上半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9403元,增长17.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44元,增长8.5%。
绿美底色更加亮丽。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推进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和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耕地保有量通过省级审核,整改面积超过考核任务控制数6023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快实施,新增农用地365.27亩。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云台山风电场拆除及生态修复作为正面典型收录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考核要求;落实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省级推荐公示。
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组建7个产业招商组,制定中介招商奖励办法,带动新签约项目90个,净增外商投资企业4户。“极简极速”审批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推动减环节事项53个、减材料事项93个、减时限事项266个,净增各类经营主体2809户、总量达2.65万户;成立重点项目帮办代办中心,打造“一对一”帮办的“保姆式”贴心服务模式,“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经验在全省推广,州对县优化营商环境测评获优秀等次。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化盘活资产1.73亿元,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活力充分激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全面推行,全省首家“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落户南华。殡葬改
革成果持续巩固,实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4个,发放惠民殡葬补助资金1497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家、省级达7家,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2个。
民生答卷更有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达11.58亿元,占总支出的85.9%。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1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22.16万人,发放各类社会保险2.38亿元、社会救助金1915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8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3万人,发放创业贷款43户746万元,零工市场建成投入运营,发布缺工岗位1272个,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2.08%。教育事业多点突破,学前儿童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1.73%、96.78%和94.68%,生源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国家脑重大疾病标准化防治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县域内就诊率达91.7%。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镇)敬老院并转基本完成,老年护理院二期、3个敬老院提质改造、6个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公共文化建设项目6个,兔街村入选2023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点,七彩彝绣彝族服饰非遗工坊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丁兰英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入选2023年“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全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南华县综合救援服务中心、红土坡应急救援分中心挂牌成立,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大队1支共60人、乡(镇)中队10支共155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平安南华”“法治南华”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