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让瘫痪多年的我坐上了轮椅……”大姚县赵家店镇敬老院的李大爷热泪盈眶地说。大寒时节,天地萧瑟,大姚县残联为敬老院的残疾老人配发了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让老人们的心中觉得无比温暖。
这是大姚县聚焦“一老一小”办实事的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姚县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一老一小”筑起爱的港湾。
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靠”。大姚县建成投入使用各类养老机构19个,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全县129个村级(社区)划分1535个网格,明确1至2名网格长,重点开展针对年老体弱、残障人士、未成年人的关爱服务工作。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实行“邻里互助、低龄帮助高龄”的自我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确保困难群众诉求有门、受助及时。
抓好民生改善,确保“老有颐养”“幼有所育”。全县共建成投入使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农村幸福院27个,建成老年活动中心2个、老年活动站3个,村级老年活动室48个。在里长堡社区投资10万元建设“老年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送餐上门服务。扎实开展“爱心妈妈”志愿服务活动,女性党员一对一联系山区留守儿童,当好“临时妈妈”,帮助山区儿童健康成长。
守护健康屏障,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开展“铁脚板”送家庭诊疗服务活动,全县75205户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组织各村卫生服务室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上门巡诊、健康宣传,实现社区老年家庭服务全覆盖。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制定了“量体裁衣”方案,为390人(次)评估适配辅助器具,真正实现“残疾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满足什么”。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帮助230名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实施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37户,举办了50名为期5天的残疾绣女彝绣培训班,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
回应教育关切,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聚焦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短板,深入实施“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建设项目,规划新建及改建幼儿园115所,新增县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50余个。投入150万元改扩建成大姚县特殊教育学校,落实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政策,学校开课以来,招收残疾学生87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46人次。在全县135家中小学组建“护学岗”,开展“暖心护学见行动,为爱撑起平安伞”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