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楚雄动态 >> 正文

我州构建“3+1”分级诊疗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7-09 09:16:05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 点击:[]

近年来,我州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建立以会诊转诊服务机制和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全民健康管护体系为主的“3+1”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

均衡布局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好病。作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我州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构建“1+1+N”服务体系(1个医疗集团+1个中彝医联合体+N个专科联盟),由州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州、市医疗资源,制定医疗集团章程,建立资源下沉、利益分配和双向转诊工作机制,设立八大管理中心推动同质化管理,实现专家下沉、资源共享、医防协同;做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0县市围绕“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的目标,按照“八统一、八不变”的路径,全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建设全民健康管护体系,以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两体系(慢性病监测、医防融合体系)、三维度(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四闭环(防、治、管、康)为重点,建成10县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推行分级、分类、分标准、分片区健康管理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乡镇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全人群签约率74.52%,开创全民健康社会共治新局面;健全完善全州会诊转诊服务机制,形成“3+1”会诊转诊模式。在4家州级医院、10县市医共体总院建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明确双向转诊的流程和标准,让群众转诊更加便利、有序、精准。同时,提供州内外专家会诊服务,引导医疗资源和患者合理流动。采取建立专家库和优势学科地图等方式,为有转诊需求的患者提供州内外专家会诊服务,引导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和患者有序就医,通过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构建高效合理的双向转诊秩序。卫健、医保等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外请专家到本院开展诊疗服务,将高水平医院的专家和技术“平移”到本地,让大病患者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减轻患者诊疗身体和经济双重负担。

扩容提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加强州、县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持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和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三级医院发挥龙头示范作用,推进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全州共建设12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5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以“百县工程”为抓手,提升县级服务能力,10县市人民医院均达国家推荐标准,80%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全州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根据今年公布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1家三级医院和7家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A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考”交出亮眼答卷;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县级医院专家下基层坐诊和开展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给基层医疗机构“强筋壮骨”,96%以上乡镇卫生院、800多个村卫生室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024年,全州县域内就诊率95.7%,其中,乡镇和村一级占比56%以上,基本实现了一般病在县域解决、头疼脑热不出乡村,基层接得住、看得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优化提升服务质效,让群众看病更顺畅舒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强智慧行动,深化全民健康、紧密型医联体、智慧医院三大体系数字化提档升级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建设惠民、惠医、惠政。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核心,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基础上,高效协同各类医疗资源,建立了1个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的州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系统互联互通,支撑跨层级、跨区域、跨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楚雄州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3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州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跨机构调阅三级医院检验检查报告。全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已扩大至374项。今年以来,调阅互认率达75.54%,为患者节约检查费用140余万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对口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对口支医等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州人民医院与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州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回龙观医院、州中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加入专科联盟,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专家团队驻院开展诊疗,实现“国家队”医疗资源直通楚雄,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全州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已签订协议到岗服务“银龄医师”228名,全州医疗机构加入省级及以上医联体14个、专科联盟58个,组建省级及以上专家工作站274个。今年以来,选派80名医师开展对口支援,采用“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开展专家驻点帮扶。人事管理上推行“县聘乡管村用”机制,赋予医疗机构编制使用自主权。绩效分配上,进一步优化工资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2024年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让医务人员更愿意扎根基层;医保政策给予保障,医保基金对外请专家费用给予支持,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减轻负担。对下转住院病种实行单独医保资金预算管理,提高医疗机构转诊积极性。制定差异化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推动医保基金向基层倾斜,让群众更愿意在基层首诊。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