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汇聚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全州上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旗定向、击鼓催征、驰而不息推进文化创新,培元固本坚定文化自信,久久为功加强文化涵养。
近年来,楚雄州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艺精品工程,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楚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
文艺阵地百尺竿头
全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主阵地,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在前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州现有博物馆7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3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00个、村小组文化室281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8164个、村文体活动广场5001个,实现图书馆、文化馆达标率100%,文化站达标率80.5%,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广场覆盖率达100%。同时,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业余文艺汇演、“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活动,打造全民阅读“书香楚雄”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有业余文艺演出队2500支,品牌团队123支,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3600余场次,“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600余万人次,年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000余场。
文艺作品百花齐放
全州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新剧(节)目展演,创作了《杨善洲》《喝三秒》《彝人三色》《喜洋洋》《桂花表妹》《放羊调》《跳菜·跳菜》《巧调解》《彝乡之恋》《跑官记》等一批接地气、有人气、扬正气的高水准文艺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奖项。彝族风情音乐会《彝珠》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获入选剧目奖、音乐创作奖、服装设计奖,彝族服饰音舞诗《云绣彝裳》获云南省第十五届新剧目展演荣获导演奖、表演奖和作曲奖三项大奖,《彝人三色》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跳菜·跳菜》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
文化和旅游产业百家争鸣
全州积极实施党建引领文旅品牌打造提升行动计划,文化旅游形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以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彝族火把节为代表的楚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日益提升,成为云南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目前全州拥有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1个云南省旅游强县。下步全州将以推进武定喜鹊窝森林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等20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为抓手,以重要改革重大政策为保障,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州和旅游强州建设为目标,全力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为楚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文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