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种植魔芋的关键时节,走进楚雄市大过口乡磨刀箐村的魔芋地里,村民郭成富一家老少齐上阵,一个提垄、一个堆肥、一个播种,配合十分默契。郭成富家种植的4亩魔芋,预计将有4万元收入。
2013年,郭成富户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在各级各部门帮扶下,他主动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全家收入逐年提高,2015年如期实现脱贫,2020年全家收入达到十多万元。离郭成富家一山之隔的大平掌村,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就是创建虎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何国成。何国成2009年从楚雄职高毕业就在外地工作,2019年在岳父的动员下,他带着技术回到家乡,与4户建档立卡户一起创办生猪养殖合作社,引进三元猪进行繁殖,一年时间就售出商品仔猪1300余头、出栏育肥猪60余头,总产值近94万元,带动周边52户农户发展三元猪养殖。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大过口乡以整乡脱贫退出为目标,奏响精准帮扶、培强产业、激发动力、树立新风、建强党组织的脱贫攻坚“五部曲”,成为楚雄州首批脱贫出列的乡镇之一。
近年来,楚雄州按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475”标准和“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制定《楚雄州关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指导意见》,以规划衔接为引领,以重点工作衔接为核心,以政策衔接为关键,以工作机制衔接为保障,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推动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党组织振兴。
抓好规划建设衔接。充分借鉴编制,实施脱贫攻坚县、乡、村、组、户五级规划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县市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户有明白卡,推动形成立足彝土乡情、富有楚雄州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振兴战略五级规划,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抓好重点工作衔接。围绕“五大振兴”,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扶贫与全面改善发展条件、生态扶贫与实现生态宜居、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社会事业扶贫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建促脱贫与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相衔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同时采取“土地租赁+返聘务工” “能人+托管代养” “企业+扶贫车间”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推进政策保障衔接。探索建立普惠性惠农支农政策机制,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保持金融支持“三农”贷款比例增速,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系。
推进工作机制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脱贫攻坚好的经验和做法延伸、借鉴运用到乡村振兴实施中。例如,借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经验,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探索实行各级领导挂包乡村振兴示范村,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向重点乡镇选派专业性强的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工作机制;借鉴行业扶贫“定责任、定政策、定计划、定资金、定考核”做法,形成“年初下达任务、年中督查督导、年底集中考核”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